手机:15816873821 / 邮箱: xmjiecheng@foxmail.com
知识
当前位置:3d打印 > 知识 > 3d 打印改性材料怎样提升打印件强度韧性?

3d 打印改性材料怎样提升打印件强度韧性?

浏览量:5 发布时间:2025-11-18 08:47:19

3D打印技术虽能快速成型,但打印件强度韧性常受材料限制。通过改性材料、优化参数、设计结构及后处理,可突破性能瓶颈。本文聚焦四大核心策略——选对材料、调优参数、巧设计、精后处理,用生活化语言解析如何让3D打印件既“扛打”又“有韧性”,非专业者也能秒懂。

wechat_2025-11-18_084611_116

选对材料是关键
提升强度韧性的第一步是“选对料”。工程塑料如ABS添加玻璃纤维后,强度提升30%以上,适合打印汽车配件;PA(尼龙)与碳纤维复合,可制成高强度齿轮,替代金属零件;PEEK特种塑料耐高温、耐腐蚀,用于医疗植入物。光固化树脂中引入“分级氢键体系”,如浙江大学研发的弹性体,拉伸强度达49.6MPa,断裂伸长率超1100%,实现“强而不脆”。

调优参数有门道
打印参数直接影响成品性能。填充率并非越高越好——70%以上时,强度提升幅度减小,100%实心虽强但耗材多;层高0.1mm比0.2mm更精细,层间结合更紧密;慢速打印(如30mm/s)减少气泡,提升层间粘合力;适当壁厚(如不低于喷头直径)防止坍塌,增加强度;缓慢冷却(如降温至室温需数小时)促进材料结晶,提升整体韧性。

巧设计增强结构
结构设计是“隐形强化术”。蜂窝结构通过内部网格分散应力,提升抗冲击性,常用于无人机框架;骨架支撑在关键部位加固,如3D打印家具的承重腿;千斤顶式结构在受力点增加厚度,提升承载能力;内部填充“晶格结构”,如立方体或菱形网格,在减轻重量的同时保持强度。这些设计让材料“聪明受力”,避免局部脆弱。

精后处理提性能
后处理是“性能升级最后一步”。深冷处理(如液氮浸泡48小时)调控微观结构,江苏大学团队使高熵合金抗拉强度达880MPa,延伸率38.3%;激光冲击强化在表面形成纳米结构,提升硬度和耐疲劳性;抛光去除表面毛刺,减少应力集中;自愈合涂层让小裂纹自动修复,延长使用寿命。这些工艺让打印件从“能用”变为“好用”。


TAG:

cache
Processed in 0.01848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