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技术都存在利弊,3D打印技术也不例外。其长期被诟病的短板之一,便是制造的零部件在强度上曾落后于传统工艺。但随着材料科学与打印技术的持续突破,3D打印部件的强度与耐用性已实现质的飞跃——部分新型材料不仅达到传统制造水平,更实现了性能超越。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团队便开发出一种远超传统建材强度的3D打印材料。

工程物理学教授Roderic Lakes与博士生Zachariah Rueger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出符合Cosserat弹性理论(又称微极弹性理论)的新型材料。在对该材料进行高压环境下的物理性能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了物质底层结构中的关键理论因素。基于Cosserat理论,Lakes与Rueger设计出一种聚合物晶格结构,其弯曲刚度较经典弹性理论预测值高出30倍。该晶格由重复排列的十字交叉聚合物带构成,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强度与耐用性。
"当材料具有泡沫、格栅或纤维增强等底层结构时,其自由度会超越经典弹性理论的处理范围,"Lakes解释道,"因此我们关注的是材料超出标准理论预期的自由行为。"
这种材料自由度的突破,为创造不受应力集中影响的新型超强材料打开了大门。此类材料具备更强的抗裂性能,例如在飞机机翼应用中,传统材料一旦出现裂缝,应力会集中于裂纹周围,导致结构快速弱化。
"打破材料需要达到一定的应力阈值,但如果存在裂纹,较小的应力即可导致断裂,"Lakes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Cosserat理论描述的材料应力分布特性使其更难被破坏,这种特性常见于骨骼或特定类型的泡沫材料。然而,传统泡沫座垫生产中,工程师对泡沫底层结构的控制能力有限,因此难以有效调控Cosserat效应。
Lakes与Rueger的突破在于,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了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精准控制。他们设计的聚合物晶格具备高度定制化的精细结构,从而在材料弯曲与扭转时展现出极强的Cosserat效应。"我们对晶格的微观排列进行了精确调控,这使材料在变形过程中能够产生显著的强化效果,"Lakes表示。
当前,绝大多数建筑与工程结构(如桥梁、飞机、电子设备)均基于经典弹性理论设计。而基于Cosserat理论的新型3D打印材料,有望带来革命性的性能提升。通过打印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材料,工程师可更精准地调控其物理特性,这不仅可能催生全新的建造方式,更将推动特定部件(如飞机机翼)的设计革新。
Not search wan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