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15816873821 / 邮箱: xmjiecheng@foxmail.com
知识
当前位置:3d打印 > 知识 > 3D打印基础原理全解析

3D打印基础原理全解析

浏览量:8 发布时间:2025-09-12 13:50:14

3D打印(增材制造)通过逐层堆积材料实现三维实体成型,其技术体系由数字建模、能量控制、材料沉积三大核心模块构成,形成从虚拟设计到实体产品的完整闭环。

一、数字建模:三维数据的分层转化

CAD软件构建的几何模型需经逆向工程处理,转换为STL格式的三角网格数据。切片引擎(如Cura、Simplify3D)将模型沿Z轴切割为0.02-0.5mm层厚的二维轮廓,生成包含喷嘴温度、移动速度等工艺参数的G-code指令集,确保层间对齐精度误差小于0.05mm。

二、能量-材料交互:四种典型成型机制

  1. 熔融沉积(FDM)
    热端加热至180-260℃,将PLA/ABS线材熔化为半流动态,通过0.4mm喷嘴按路径挤出。室温冷却后实现层间结合,材料利用率达98%,适用于原型验证与低应力部件制造。

  2. 光固化(SLA/DLP)
    405nm紫外激光或数字光投影(DLP)选择性固化液态光敏树脂,采用"死区控制"技术将氧抑制层厚度压缩至50μm,实现0.05mm级分辨率,广泛应用于珠宝蜡模与牙科导板制造。

  3. 粉末床熔融(SLS/SLM)
    1064nm光纤激光烧结尼龙/钛合金粉末,双向铺粉辊实现每层50μm精度。未熔粉末自动回收循环使用,材料利用率超95%,适用于航空航天复杂结构件直接制造。

  4. 粘结剂喷射(Binder Jetting)
    喷头选择性喷射粘结剂,将金属/陶瓷粉末逐层粘结成型,后经1200℃高温烧结致密化。该工艺支持全彩打印与多材料复合,在建筑模型与文化创意领域优势显著。

三、精度控制:多维度工艺优化

  • 机械精度:闭环步进电机与光栅尺实现0.001mm级定位

  • 热管理:水冷/风冷系统将热端温度波动控制在±2℃以内

  • 环境控制:SLA设备配备氮气保护舱,将氧含量降至50ppm以下

当前3D打印技术已实现0.01mm级微观结构制造,在医疗植入物、航空发动机叶片等高端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随着多激光协同、AI路径规划等技术的突破,其制造效率与材料性能正持续逼近传统减材工艺。




TAG:

新闻资讯

Not search wanted articles

no cache
Processed in 0.466708 Second.